本报记者 刘波报道
建设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现存“老旧小区”,受制于当时的建设标准和设计理念,导致普遍缺乏足够的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。尤其电梯的缺失,让长居于此的高楼层住户渐渐地失去了活力。因此,如何统一业主内部意见矛盾,调和利益分歧,进而破解“爬楼难”这一问题,是摆在“老旧小区改造”面前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。
10月29日,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出台《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》,共涉及四大方面、19条具体措施。其中明确提出,要加大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。在坚持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基础上,加快落实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,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个人支付部分的政策。鼓励各地对城镇老旧小区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。
业内相关专家表示,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的利好政策,不仅可以减轻部分居民自筹压力,更是有效落实资金缺口,助推老旧小区改造进程高效运转的多赢之举。
加装电梯难 资金缺口为主要矛盾点
“人老腿先老,年轻时还好,现在是实在爬不了楼”。家住北京西城区的赵大爷告诉记者,“因为腿脚不便,下一趟楼简直是奢侈。子女又不在身边,老伴儿实在没法把自己和轮椅弄下楼去。故此两个月不出门是常态,和囚禁在家也差不了多少”。
好在这样持续糟心的日子并没有持续下去。就在去年,赵大爷所在社区对其中两栋老楼加装电梯,100多位业主上下爬楼的日子成为历史。“这下可好啦,电梯加装成功后,便民利民,以前不能够走路的人,现在也能够出门晒晒太阳、遛溜弯了。而且,自从加装电梯后,原本打算换个电梯房的住户,现在也不打算搬走了。一部电梯,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缓解住房压力,让社会公共资源得以再利用。”讲述中,赵大爷难掩兴奋之情。